近年来,安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并在各大企业的帮助下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前4个月产量位居全国第四。在这其中,作为开拓者、参与者、推动者的江淮汽车积极整合优质资源,“商”“乘”多点发力,不仅推动了安徽汽车工业向“新”而行的进程,也实现了自身高质量发展。

“商”“乘”多点发力,江淮汽车推动安徽汽车工业向“新”而行

注:江淮汽车国家级技术中心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和销售的车企,江淮汽车早在2002年就启动了新能源技术研究;2007年,完成一定技术积累的江淮汽车开启产业化研发;2011年,江淮汽车在新能源赛道上书写下里程碑——585辆纯电动同悦轿车批量进入合肥私家车市场,当时,这一“动作”,被视作国内乃至全球电动车切入私家车市场的典范;2012年,中国卖出的每9辆电动车中,就有一辆来自江淮汽车。

如今在乘用车领域,经过九代技术、四代产品积累,江淮汽车已经打造纯电动专属平台,突破了蜂窝电池技术、长寿命磷酸铁锂电池系统技术、整车域控制技术、高集成平台化电驱动技术、经济高效的热泵空调技术和先进整车集成流程和标准等六项关键核心技术。在持续突破关键性技术的同时,江淮汽车还与德国大众、蔚来汽车的“牵手”,步入全面发展新能源汽车新阶段。

在竞争同样激烈的商用车领域,江淮汽车的表现可圈可点。卡车板块,江淮汽车通过迭代研发和平台移植,建立起覆盖微卡、轻卡、皮卡等细分市场的多个产品平台,产品广泛应用于快递、城配等场景;客车板块,江淮汽车(含所属安凯客车)已形成集纯电动公交客车、旅游和通勤客车,增程式公交客车,油电混动客车于一体的产品平台。

对于车企而言,发展质量比发展规模更加重要。若论高质量发展,江淮汽车是拥有发言权的。一方面,根据江淮汽车发布的2023年1-4月份业绩报告显示,江淮汽车1-4月销售各类汽车产品18.29万辆,同比增长16.68%;实现营业收入144.51亿元,同比增长19.8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99亿元。另一方面,江淮汽车在新能源市场的多点发力,带动电机、电池、电池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催生了巨一自动化、华霆动力等一批业内头部企业。

由此可见,江淮汽车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眼下,新能源汽车市场日益壮大,竞争也更加激烈,伴随着机遇与挑战并存,江淮汽车将继续加大对“三电”的研发投入,构筑更高技术门槛,力争在“十四五”末,实现整车销量突破100万辆,销售收入达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