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百元激光雷达,孤注一掷无人配送市场。

图达通向无人配送车市场亏本甩卖“百元激光雷达” !!

2024年12月20日,图达通准备借壳上市,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TechStar Acquisition Corporation(7855)宣布与激光雷达企业Seyond Holdings Ltd.(图达通)达成业务合并协议;2025年2月12日,Seyond Holdings Ltd.向港交所递交申请材料。

深陷危机的图达通

截至7月16日,迟迟未有图达通的聆讯消息。事实上,自从图达通交表以来,其能否通过审核的质疑就从未间断,其面临的“单一客户营收占比极高”、“现金流见底”、“亏损扩大”、“技术缺乏竞争力”等多重困境被广泛讨论:

单一客户集中度畸高:众所周知蔚来是图达通的投资方及唯一核心客户,目前蔚来已经亏了1000亿,而且“亏得明明白白”。数据上,蔚来贡献其85%的营收,近期蔚来拖欠供应商货款周期继续延长。

现金流见底:截至2025年1月31日,图达通账面现金结余3311万美金(约2.2亿人民币),其中有2687.6万美元来自短期借款,现金流已告急。

亏损扩大:2022年-2024年前九个月,公司净亏损分别为1.88亿美元、2.19亿美元、1.3亿美元,累计亏损5.37亿美元。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08亿美元、-1.33亿美元、-3401.9万美元,累计净流出2.75亿美元。

研发投入持续降低:2022年-2024年前九个月,图达通分别产生研发开支为7810万美元、6378.9万美元、3224.1万美元,分别占收入的117.8%、52.7%、27.2%。

技术缺乏竞争力:业内同行已通过905nm方案实现激光雷达300米以上测距,图达通旗舰猎鹰系列1550nm激光雷达高性能优势已失去,目前已跟随推出雀翎系列905nm产品。

亏本换订单,饮鸩不止渴

2025年上半年以来,无人城配市场商业化普及提速,不仅各大快递公司暗自较劲、无人配送车方案商激战正酣,嗅到市场规模扩大的上游供应商竞争也逐步加剧,激光雷达企业也集中火力争夺无人配送市场。

深陷上市困境的图达通,也将无人配送市场认定为走困境一根稻草,据悉,图达通以百元级别的“倒贴价”,从禾赛手中抢夺头部无人配送企业九识智能的激光雷达订单。

图达通亏本换订单的目的,无非是试图通过在无人配送领域获得订单和营收,降低蔚来在营收中的占比,同时无人配送车属于机器人或L4无人驾驶领域,可以在车载市场以外描绘新的增长预期故事。

但是,“百元激光雷达”卖得越多亏损越大。

据招股书显示,截止2024年9月,图达通猎鹰系列产品平均703美元/台,约合4900元人民币/台,毛损率15.7%,即“买一台亏一台”;灵雀系列产品平均售价为544美元/台,约合3808元人民币/台,毛利率1.7%,即不赚钱。

当图达通以百元级价格出货,则彻底打断了毛利增长的可能,加速现金流的枯竭,这是一种快速自杀行为。

虽然无人配送商业化进展很快,但百元产品乘以2025年千辆级别的市场规模,对营收结构优化的帮助非常有限。可以说,这是为了在资本市场讲故事的短期投机行为。

更大的亏损还会加速耗尽已经见底的现金流。参考2024年前9个月烧掉3401.9万美金的节奏,其账上现金撑不到2025年10月,如果每台亏“数千元”的无人配送激光雷达订单现在开始交付,其账上现金会提前耗光,之后就要依靠借款经营。港交所要求SPAC合并标的须符合主板上市条件,但图达通目前状况极其堪忧,恐怕目前难以满足上市条件,更大的可能是在困局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图达通为何孤注一掷?答案或许藏在TechStar的SPAC合并协议中。

合并协议中图达通估值高达18亿美元(约140亿港元),对应市销率(PS)21倍,远超目前禾赛(PS 5~6倍)、Luminar(PS 2.3倍)、Aeva(PS 1.8倍)等同行。若以行业平均PS 2.5倍计算,图达通合理估值不足2亿美元,即当前估值泡沫率高达800% 。同时,根据TechStar的SPAC协议结构设计,TechStar发起人以0.001美元/股的成本持有20%“创始人股份”,合并后若股价上涨可直接套现;若交易失败,仍然可以收回SPAC清算资金的80%,而公众股东需承担股价暴跌的全部风险。

不可持续的生意

对于客户而言,图达通“倒贴价”卖激光雷达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质量风险加剧。图达通激光雷达材料成本早已长期高于售价,在现金流见底情况下亏本销售,原材料品控与生产品质管控必然被迫妥协。如果激光雷达出现质量问题,无人配送车辆在真实运营中出现雷达点云缺失、测距漂移等故障率显著上升,将直接导致无人车发生非计划停车或事故,配送效率大幅下降,运营商服务评价下滑,无人配送车供应商安全性被质疑。

断供危机迫近。图达通的上市之路充满变数,港股SPAC借壳方案面临严峻考验,若上市失败且资金链断裂,无人配送客户将遭遇“釜底抽薪”。此时,更换传感器需重新适配算法,无人配送车开发项目延期达6-12个月。在快节奏的无人城配商业大战中,这是无人配送车厂商等不起的6个月。

降本路径受阻。当前图达通向无人配送领域提供的激光雷达价格已远低于物料成本,亏本状态不可持续,无降价空间也无从谈起。核心传感器合理的价格范围应该是存在规模化上量后降价的弹性空间,这才能为客户当前和未来产品降价规划预留合理的范围,而非通过恶性降价破坏了产业链的价格体系,导致行业发展失序。

良性竞争才是正道

无人配送的大规模应用落地,离不开路权、算法、商业三大要素,良性竞争应该是促进三大要素持续发展的竞争模式。

第一,路权。各地政府先开放无人城配政策的底层逻辑其实还是:“安全” 。 人命大于货物,所以载货先于载人;低速事故伤害远低于中高速事故,所以中低速先于中高速,因此无人城配先获得路权。

对于无人配送方案商,持续比拼安全性,才能增强人们的信任,才能持续让更多地方政府开放路权,才能获得更多上路资质,无人配送车辆运营范围和商业地图才能持续扩大。

对于激光雷达等核心传感器供应商而言,提供产品性能与质量更优的产品,就是帮助行业发展路权要素。

第二,算法。目前,无人配送的商业化已经由区域试点走向全城覆盖,由城市走向乡野,从平原走向山区,由东南部地区走向西北地区,面对的交通状况多样性指数性增长,全国城乡每一条道路覆盖的L4无人驾驶技术挑战。

无人配送车辆技术急需把算法泛化性打透,一致性高的环境感知数据将大大助力于算法的泛化性迭代,而与之高度适配的传感器方案将可以快速实现新算法的OTA,然后在后续配送中收集更多数据并持续迭代和OTA升级,形成良性的算法升级飞轮。

第三,商业。无人配送是B2B的商业模式,无人配送车企业为快递物流企业客户提供“车辆硬件与技术服务”,快递物流站点为终端用户配送货物。商业模式成立的核心是“降本”,随着应用规模的扩大“硬件和服务”的成本还将持续降低,配送效率越来越高,单件快递配送成本持续降低。

如果按照上游供应链亏本卖的零部件进行硬件定价,会引发早期硬件销售价格过低,虽然短期获客增加,但后续新产品也将失去降价能力与硬件升级的成本预留,而且低价低质量零部件会导致故障问题频繁,降低终端配送环节效率,配送成本增加,违背最初“降本”的商业逻辑。

符合商业规律的硬件定价策略,才能确保快递物流用户从采购端到应用端都实现持续降本,让无人配送行业的市场规模越滚越大。

参考文章:

TechStar与图达通合并:业务深度绑定蔚来,一场SPAC资本游戏的“激光雷达泡沫”危机

鲍君威“借壳”,图达通仰仗蔚来

蔚来救不了图达通

(数据来源:港交所公告、Yole Développement、公司财报、Wind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