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倪瓒《江亭山色图》辨伪

来源:网络 2025-11-06 15:31:36  阅读量:6854   会员投稿

香港佳士得 倪瓒《江亭山色图》

一、书画与倪瓒有差距

该图坡石,尤其是前景左侧,线条繁乱不堪,而且行笔绵软流畅,与倪瓒简洁方硬的折带皴用笔显然差距甚远。

所画树木完全聚合挤在一起,密不透风,毫无倪瓒参差错落、疏密结合的构图变化,全无气韵可言。且点叶繁密细碎,笔墨死板齐整,没有层次感,更缺乏倪瓒的疏淡之感。

所画亭子工整细致,并非倪瓒之逸笔草草,而且低于远处滩涂,构图位置也与倪瓒其他茅亭的透视差别较大,显得别扭造作。

书法款识行笔夸张、拖沓,横笔、捺笔多有习气,有的地方行笔孱弱,造成走形。临仿的气息非常严重,而尤其“江亭山色”四字,与台北故宫藏倪瓒同名画作《江亭山色图》中的四字十分相近,而这或许说明这一题名的作品被不断仿造。

综上,佳士得《江亭山色图》书画皆与倪瓒有差距,均是临仿之作。

二、谢常题跋为仿作

《江亭山色图》左上方有落款“躄樵”题诗一首,并钤印“谢常”“彦铭”。谢常为苏州府吴江人,字彦铭,少时师事杨维祯(1296—1370)。洪武十五年(1382)中举,试赋称旨,以母老不受官职,隐居震泽东溪,教授生徒。可见其大致晚于倪瓒,但或与倪瓒相识,若其题识为真,则也可辅证作品的可靠。

查阅资料,目前谢常传世书迹比较可靠的是上海博物馆藏元代《诸家题崔天德友竹轩诗卷》。该卷有13名元人题诗赋文,为真迹无疑。谢常一段名为《友竹轩赋》,洋洋洒洒数百字,书法源自颜、柳,结体谨严,行笔有力,又具有元人楷书萧散含蓄的意味。对比之下,《江亭山色图》的题字风格全然与真迹不符,笔画轻盈羸弱,出于仿作无疑。而其印章也完全不同,亦出于摹刻。所以这也间接可证此图是临仿的伪作。

三、该图并非李日华著录本

该图题跋除了画名,与明代鉴藏家李日华《六研斋笔记》中著录的内容的一致。李日华著录记为“春雨野亭”,但画中题为“江亭山色”,显然不是李日华所见之作。且李日华描述:“倪云林《春雨野亭》,寻常作三四乔柯,低峦一带,不作远山,亦无重沙,茫茫然真雨中物色也。”《江亭山色图》既有远山,亦非表现雨中场景,显然非李日华著录本。所以此图是后人根据李日华著录的内容,修改了画名“春雨野亭”为“江亭山色”而伪造的。

而倪瓒的这首诗,不断被用来作伪。李日华《味水轩日记》卷六还记:“十五日,有画估持卷轴来。内唯倪云林一帧小有意,当是赝本之佳者。风柳一,杂树四五,远沙一带而已。题云:二月雨声从子月,三江舟楫住吴江。春愁不醒如中酒,浪着狂风撼客窗。戊申二月十日,瓒。”可见这又是另一幅伪作。

四、收藏印鉴不真

该图除王季千藏印外,还有笪重光、王鸿绪、怡亲王的收藏印,然而将这些印与他们的藏印真迹对比,均有出入,应是出于摹刻。所以此图除王季迁印外,所有藏印皆伪,说明此画是清代中期之后的仿作。(作者:萧云)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猜你喜欢

30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