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火红年华传承“三线精神”

来源:中华网 2022-07-24 14:41:03  阅读量:17520   

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在川南山高坡陡的弄弄坪,在金江这片热土上,一群热血澎湃,理想高远,忠诚坚定的年轻人,流淌着汗水,挥洒着青春,演绎出一部上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的艰苦创业历程和奋斗历史

正是这样一部以国家三线建设为背景,以十九冶,攀钢,攀煤等位于四川的著名三线工业企业为故事原型的32集工业史诗电视剧《火红年华》,以真实的历史背景,鲜活的故事人物,感人的细腻剧情,将观众带回当年激情燃烧的三线岁月,一起感受那个年代火红色的青春。

艰苦创业勇为时代的开拓者

上世纪60年代,国家启动三线建设,正如剧中的夏方舟,秦晓丹,乔佳丽,陈国民,季成钢等数十万工人,干部,科技人员和青年学生听从党的号召,成为三线建设者,他们怀揣炙热理想,来到沟壑纵横的攀西大裂谷深处,投身他们一生为之奋斗的国家建设事业。

没有大型吊车,就凭借过硬的实践经验解决挖掘机的卸装难题,

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将在2.5平方公里的山岗上建造一座300万吨级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变为可能,

为迎接大学生们的到来,实现及时通电,供电系统通过铲挖撬刨,人背肩扛,在最短时间,以最快速度完成通电任务,

在当时艰难的生产生活条件下,广大三线建设者住席棚子,以汗洗脸,以风梳头,他们以不屈不挠的意志战天斗地,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在一片荒芜的弄弄坪上创造出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

无私付出甘为时代的奉献者

当年,数百万三线人挺身而出,怀揣着一颗赤诚之心,舍小家顾大家,舍小我成大义,无私付出,用忠诚甚至生命践行使命与担当。

我可能不能继续为大三线做贡献了,可我的儿子和女儿还可以让他们继续为大三线做贡献

为了抢救一份重要的科研资料,戚光复,陆汀兰夫妇毫不犹豫纵身跳入江水之中,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秦晓丹为了工作,积劳成疾,最终因为劳累过度而晕倒在工作一线,不幸去世,

他们是数百万三线人的典型写照,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正是三线人无私付出,甘于奉献的革命献身精神,才最终成就了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干成了顶天立地的伟大事业,成为那个时代的最美奉献者。

勇于创新敢为时代的先行者

在三线建设中,自力更生的开拓创新,既体现在科学科技上的不断突破,也体现在体制机制上的敢为人先。

陈国民将废旧钢筋变卖后按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以奖金形式下发到员工,一举调动,激发了员工工作积极性,保质保量,提前完成本不可能的任务目标,

夏方舟在接到筹建川南钢铁的任务后,为了实现人才的灵活调用和自筹资金的市场化运作目标,他提出三不要政策和使用国际贷款的冒险行为,最终实现川南钢铁的跨越式发展,

季成钢发现国营企业只计算投入,不计算产出的通病后,便主动申请出任总经济师,对国营企业开展成本核算,在当下而言,不得不说是一项重大的创新举措。

正是依靠工作中的不断创新和探索,克服了超出当时我国经济能力和技术能力的许许多多困难,才让三线人走出了一条敢为人先的路子,成为那个时代的勇敢先行者。

这就是《火红年华》中的三线人,他们用终生奋斗和无悔青春诠释了平凡三线人的英雄事迹,孕育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成为民族精神,国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他们的光辉事迹和宝贵精神遗产,也激励着当下广大青年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尽情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猜你喜欢

30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