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就一双慧眼把地下油气资源看个真切

来源:网络 2021-09-27 09:51:00  阅读量:12727   

练一双眼睛才能真正看到地下油气资源。

本报记者简言。

正是这样一批人,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型复杂储层测井处理解释系统——cif log,实现了将解释精度从米级提升到厘米级的技术飞跃,突破了国际几大石油服务公司的技术封锁和行业垄断。其在国内外油田的应用覆盖率接近90%,已成为国内装机容量最大、加工井数最多的行业重量级企业,所有核心技术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你求别人考,不能问别人。”

“测井是深入地下的眼睛,要‘看得见、看得见、看得全是油气藏’是测井评价的核心任务。”李宁形象地定义了普通人不知道但油气勘探不可或缺的测井。他介绍,作为十大石油学科之一,测井起步于地质学、地球物理勘探和钻井之后。“如果地质学是指出勘探领域和确定目标地层;物探是查明储层形态,提出井位建议。钻井是钻穿地层岩石,建立运输通道;那么测井就是识别和寻找储层,计算油气含量。”

测井非常重要,相关的核心技术和设备已经被几家主要的国际石油服务公司控制。需要日志的时候,要么买他们的软硬件,要么买他们的服务,价格完全受制于人。

以近十年发展起来的高端核物理测井方法——元素俘获能谱测井为例,国内对该技术的研究完全空白。李宁测井软件RD团队负责人刘应明博士将其描述为“一个盲盒”。他说的是元素俘获能谱测井的核心步骤,——,就是把测量得到的各种元素产生的综合光谱分离出来,得到各种元素的含量。多年来,国外仪器制造商对其严格保密。“虽然我们可以得到原始数据,但无法处理和解释。”因此,常规测井一口井要花费几万元,而这种方法一次要花费几十万元。

不仅仅是伐木成本因为接受别人的订单而受到影响。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测井产生的海量地质数据被他人拿走,是关系到国家基础数据安全不可避免的隐患。但李宁团队项目副组长王才志研究员表示,“没有办法”,“如果让别人测试,就不能要求别人”。

从固定扳手到通用扳手:创造了一个新的模式。

要真正“看得见、看得见、看得见”油气藏,就要准确计算储层孔隙度、饱和度和渗透率,这是测井任务的主要目标。

李宁介绍,我国测井行业跟踪研究国外第一代孔隙度和第二代饱和度测井系列已有数十年,最终实现了测井处理方法和测井仪器的全面国产化。

以饱和度为例,“复杂三重介质条件下油气饱和度定量评价”是国际公认的课题。李宁测井方法研发团队负责人冯周博士解释说,“饱和度”,即油气在地层孔隙体积中所占的百分比,是判断地下油气行业产能、预测油气储量规模的关键参数。至于“三重介质”,我国75%以上的可采天然气储量来自复杂岩性和非常规油气藏,其储层一般由致密基质、溶蚀孔隙和随机裂缝三重介质组成,非均质性极强。“如何准确确定该类储层的油气饱和度是测井评价的一大技术瓶颈”。

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李宁团队系统建立了新的测井解释模型,独创了新的算法和测量装置,使总饱和度的计算精度比传统模型提高了15%-20%。“相当于传统型号是固定扳手,只有一个螺丝可以拧;新算法是可调扳手,可以通用。”我们有

经过十余年不间断的科技研发,“中国石油新一代测井软件CIFLog1.0”于2011年正式发布,作为国家重大油气项目标志性成果之一,实现了一套完整的高端成像测井数据处理及全岩性复杂储层解释评价系统;在“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中,升级后的CIFLog2.0创新性地将多井处理与单井处理相结合,实现了跨区域区块风险探井的评价。目前,CIFLog3.0进一步实现了单井、多井、水平井的全测井过程覆盖,为亚洲最深陆上井轮潭1井和南海981钻井平台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对于仍困扰国内外测井人员的渗透率评价,李宁透露,将继续开展定量标定和仪器开发研究,最终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渗透率测量设备。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猜你喜欢

30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