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都食品仓储部一线员工黄英英:春都,是我的第二个家

来源:网络   2025-10-09 17:26:57  阅读量:7030   会员投稿

在当前职场环境中,“公司是员工的第二个家”这一理念正经历着现实的考验。不少职场人发现,在部分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中,这个美好的愿景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一定差距。当企业过度强调利益最大化时,往往难以让员工真切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归属。这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使得许多从业者对“企业如家”的说法产生了疑虑。

然而,总有一些声音,在提醒我们这种可能性或许真实存在。近日,春都食品仓储部的一线员工黄英英在接受采访时,便由衷地感慨:“春都,是我的第二个家。”无独有偶,在其他同样历经数十年风雨的众多国货品牌中,我们也能频频听到员工发出如此具有归属感的论调。

这不禁让人深思:为何这些企业能成为一个温暖的“例外”?它们究竟做对了什么,才能让员工发自内心地认同并捍卫这个“家”?

要探寻这一问题的答案,或许最好的方式并非研究宏大的企业战略,而是走进像黄英英这些普通一线员工的日常。作为企业文化的亲历者而非制定者,他们的视角更能真实地揭示“企业如家”如何从纸面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下面,就让我们透过黄英英的讲述,一同探寻春都食品将“家文化”落地的温暖密码。以下是经过整理的第一人称叙述:

春都食品仓储部一线员工黄英英:春都,是我的第二个家

“家”的尊重:刚柔并济的工作哲学

2022年10月,我加入春都食品仓储部,开启了一段全新的职业旅程。而在此之前,我在市区从事服装销售工作。许多人认为,直面客户的销售工作与专注后勤的仓储管理毫不相干,但在我看来,两者却有着深刻的共通之处,此前的工作经历让我在从事仓储工作时更加游刃有余。

在销售岗位上,我需要熟记每件衣服的款式、码数和库存,在仓储管理中,同样需要对琳琅满目的货品了如指掌。春都的产品体系相当丰富,仅我负责的成品库就涵盖高温、低温、酱卤等多个库区,每个库区又细分“王中王”“春都”等品牌。即便是同一产品,不同规格的外包装也往往极为相似,这就要求我必须像当年记忆服装款式那样,精准掌握每个产品的细节特征。这份工作需要销售工作培养出的那份细心与条理,在发货时的分类、核对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沟通,是连接这两个岗位的另一座桥梁。从面对终端客户到协调内部同事,我的沟通对象从客户转变为司机、车间包装员、内勤等各部门伙伴。有人认为对司机无需像对待客户那般客气,但我始终认为:春都倡导的“好好说话”的柔性沟通适用于每一个工作环节。从孙志恒董事长到王小娜总经理,每一位领导都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员工,这种“好好说话”的氛围自上而下贯穿整个企业,形成了春都特有的服务意识。

记得有一次,司机着急提货,但因货品调度需要时间,可能会延误。我主动上前解释:“师傅您稍等,这批货正在调度,马上就好。”一句温和的安抚,往往就能化解对方的焦躁。这种将心比心的沟通艺术,让工作环境更加和谐,效率也大大提高。

春都食品仓储部一线员工黄英英:春都,是我的第二个家

与此同时,仓储工作也有着不容妥协的“刚”性一面——那就是对标准和责任的坚守。作为食品企业,食品安全永远是第一位。每次发货时,只要发现外包装有破损,我们都会立即更换,绝不允许“差不多”的心态,确保出库的每一件产品的外包装都完好无损。这既是对客户负责,也是对“春都”品牌信誉的守护。

这种“刚柔并济”的工作哲学——既有服务中的柔性沟通,又有原则上的刚性坚守,让我的日常工作充满成就感与价值感。在春都,我找到的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值得坚守的事业和职业的尊严。

“家”的包容:“多面手”的成长之路

如今的我,不仅能够完全胜任本职工作,还在公司的培养下成长为仓储部的“多面手”。旺季时,我专注成品库的管理;淡季时,则要熟悉原辅材料库、包材库、冷库等各个库区的业务。这种多岗位培训机制,既是为了确保人员流动时工作的无缝衔接,也为我们提供了全面发展的宝贵机会。

而我的成长,离不开春都“家文化”中的包容与理解。还记得初入公司时,面对琳琅满目的货品,我常常紧张得夜不能寐,连做梦都在点数发货,生怕出现差错。然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也曾出过错,但在公司的包容与协调下,问题得以妥善解决。这让我深切感受到,公司始终与员工并肩同行,共克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春都,晋升通道向所有人平等敞开——不看出身背景,不论性别差异,唯以能力和态度为衡量标准。“有能力你就上”的用人理念,营造出公平透明的成长环境。这种充分尊重人才、激励成长的包容氛围,让我们得以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快速进步。

正是这份包容与指导,让我在成长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如今,我已能从容应对仓储部各个岗位的工作,这份由内而生的自信与能力,远非金钱可以衡量。

春都食品仓储部一线员工黄英英:春都,是我的第二个家

“家”的温暖:人心换人心的双向奔赴

在春都的每一天,“人心换人心”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流淌在企业血脉中的温度。这种温暖,首先体现在同事之间自然而然的互帮互助。我们仓储部与包材库等兄弟部门联系紧密,工作环环相扣。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包材库同事已经下班,但客户订购的礼盒还需配齐手提袋,这时我们都会顺手帮忙配好。因为大家都懂得,今日我助人,明日人助我。这种根植于日常的默契,让简单的同事关系升华为家人般的情谊,也让上班成为一件充满期待的事。

这份温暖,更来自于领导对员工无微不至的关怀。孙总、王总等领导从未高高在上,而是真心把我们当作家人。炎炎夏日,公司会贴心地送来雪糕、西瓜和新鲜桃子,为我们消暑解渴;食堂的饭菜在不断改进口味的同时,始终保持着亲民的价格……这些看似细微的举动,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被惦记、被关爱。

更让我感动的是公司对员工全面发展的支持。王总特别鼓励我们丰富业余生活,年会表演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原本对舞蹈一窍不通的我,在公司的支持和同事的陪伴下,利用工余时间对着视频一点点学习、反复排练,最终竟能自信地站在舞台中央。这段经历带给我的不仅是表演的成就感,更是融入集体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在春都,我们收获的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个让每个人都能发光发热的温暖大家庭。而这温度背后,正是春都“六心”文化——信心,爱心,用心,诚心,同心,恒心的生动诠释。

有人问我,从销售到仓储,收入可能不如以前,会不会有落差?说实话,以前做销售,业绩好的时候月薪也能过万,但那种高强度、高压力、离家远的生活,让我很难兼顾家庭。现在,我和我爱人都在春都,工作稳定,离家近,骑车只要五六分钟,冬天下午五点半、夏天下午六点就能下班,有充足的时间陪伴家人。公司还有工龄补贴,干得越久,回报越多,我身边就有工龄超过十年的老员工,光是工龄补贴每月就上千元。

我是个知足的人。我深知,生活的幸福不在于一味追求最高的收入,而在于找到一种平衡。在春都,我找到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找到了个人价值与家庭责任的平衡。这种稳定感和幸福感,远比单纯的高薪更让我满足。

转眼三年,我见证了春都的蓬勃发展。最直观的变化是仓储规模的扩大——曾经旺季时货物无处安放的场景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新建的标准化库房和科学规划的仓储空间。公司的产品矩阵也日益丰富,今年推出的原切鸡胸肉、爆猪肉片(猪肉含量≥95%)、手撕烤肉(肉含量≥95%)及笋尖地道肠等新品,凭借其高品质标准,深受年轻消费者青睐。这些产品不仅热销国内,还出口至缅甸、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作为春都的一员,我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春都食品仓储部一线员工黄英英:春都,是我的第二个家

春都,早已不仅仅是我付出劳动换取薪水的地方。它是我成长蜕变的舞台,是充满互助友爱的集体,是给予我温暖和关怀的大家庭。在这里,我付出的是一份责任,收获的是满满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行业里有个说法,一个员工在一家公司的平均工作周期大概是三年,很多人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换个环境。但当我在春都即将满三年时,我的心中没有一丝想要离开的涟漪,反而愈发想深扎于此,心安即是归处。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猜你喜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