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钦国际旅游特色小镇内的文创咖啡店。 本报特派记者 吴娜摄

清晨,冈仁波齐被云雾轻笼。山脚下的岗莎村,已经热闹起来。

村民桑杰多吉牵着马匹,帮游客整理行装。每上山一次,就能赚1860元。他笑着说。这座海拔6656米的雪山,不光吸引着徒步爱好者,更成了当地百姓的金山银山。

曾经靠传统农牧业过活的岗莎村人,如今吃上了旅游饭。附近的塔尔钦国际旅游小镇里,咖啡店、装备店、餐馆次第开张。外来创业者和本地村民一起拓展商机,日子随文旅发展的脚步愈发红火。

马背经济

在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巴嘎乡岗莎村,冈仁波齐的山路间,常能看到牦牛载着行李前行。牦牛队工作人员南嘎云旦告诉记者,因饮食习惯不同,这些牦牛驮的包裹里都是外国游客的食物,现在游客多了,活儿也跟着多起来,收入不错。

靠着这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岗莎村靠山吃山,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村里80户村民凑钱成立了牦牛队。后来旅游业发展,马队就成了主力mdash;mdash;马驮人,牦牛背东西。

村主任平措益西说,旅游旺季时,像南嘎云旦这样灵活就业的村民,每天能有100人。今年游客特别多,仅7月21日当天,就需要近100匹马、20头牦牛驮运。

作为阿里地区首个集体经济村,岗莎村于2018年注册了西藏岗仁布齐旅游服务有限公司,还建了旅游接待处、冈仁波齐大本营等设施,用专业服务保障游客体验。这些服务让外国游客也倍感安心,一位印度游客对本报记者称赞道:当地全力支持我们的行程,就算遇到障碍也能顺利解决,特别踏实。

小镇创业

离冈仁波齐不远,塔尔钦国际旅游特色小镇拔地而起。这是当地政府打造的商业综合体,承载着许多人的创业梦。

山西青年刘博在这里开了家山与文创店,卖咖啡和文创产品,一个月营业额10多万。他说,客流有高有低,总体不错。

有趣的是,店里的冰美式、冰可乐很受欢迎,藏族年轻人哪怕天凉也常点。刘博会请藏族朋友来喝咖啡,听他们讲本地故事,再把这些元素融入原创冰箱贴等文创产品,很受游客喜欢。

记者还遇到了小镇的回头客预备军,上海来的任女士是首次进藏,她本想爬山,因身体不适只走了一天,却意外爱上了这里的文创咖啡馆。本想安静坐会儿,没想到这么热闹。这位爱运动的全职妈妈说,这次吃苦游远超预期,10天根本不够玩,肯定还会再来。

同样在小镇扎根的,还有江西人付明辉。他在拉萨待了近20年,如今来这里开了家归域徒步装备店,卖旅游纪念品和户外用品。商业发展虽然让一些老味道变了样,但带来的好处很实在。他觉得,老百姓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都提高了。

记者了解到,小镇给创业者不少支持,比如租金减免政策。项目方介绍,小镇一期已完成招商,一半商铺已开业,另一半在装修,商家有外来的,也有本地的。全面运营后,这个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文旅小镇,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家乡蝶变

在普兰县的藏族女孩普布卓玛眼中,家乡一天天变好,她打心眼儿里高兴。在她印象中,小时候从普兰到拉萨坐车要20多个小时,路还难走。如今交通改善,游客多了,家乡变热闹了。

以前穷人多,现在靠国家扶持和旅游发展,大家都富了起来。普布卓玛曾在陕西上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像她这样回乡发展的年轻人不少,达瓦扎西从12岁起就常来冈仁波齐,如今在网上结识游客做向导,他也见证了周边服务的变化:以前来这边,吃的穿的都要自己背。现在每个补给点都有吃有住,通信也好多了。

不过,这里也面临旅游季节性强的挑战,岗莎村收入主要集中在7-10月,其他时间游客少。但当地人对未来充满着期待,刘博希望冈仁波齐被更多人知道,发展得更好;普布卓玛盼着家乡借旅游东风,日子更美好hellip;hellip;他们相信,旅游饭会吃得越来越香。

塔尔钦国际旅游特色小镇内的文创咖啡店。 本报特派记者 吴娜摄

清晨,冈仁波齐被云雾轻笼。山脚下的岗莎村,已经热闹起来。

村民桑杰多吉牵着马匹,帮游客整理行装。每上山一次,就能赚1860元。他笑着说。这座海拔6656米的雪山,不光吸引着徒步爱好者,更成了当地百姓的金山银山。

曾经靠传统农牧业过活的岗莎村人,如今吃上了旅游饭。附近的塔尔钦国际旅游小镇里,咖啡店、装备店、餐馆次第开张。外来创业者和本地村民一起拓展商机,日子随文旅发展的脚步愈发红火。

马背经济

在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巴嘎乡岗莎村,冈仁波齐的山路间,常能看到牦牛载着行李前行。牦牛队工作人员南嘎云旦告诉记者,因饮食习惯不同,这些牦牛驮的包裹里都是外国游客的食物,现在游客多了,活儿也跟着多起来,收入不错。

靠着这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岗莎村靠山吃山,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村里80户村民凑钱成立了牦牛队。后来旅游业发展,马队就成了主力mdash;mdash;马驮人,牦牛背东西。

村主任平措益西说,旅游旺季时,像南嘎云旦这样灵活就业的村民,每天能有100人。今年游客特别多,仅7月21日当天,就需要近100匹马、20头牦牛驮运。

作为阿里地区首个集体经济村,岗莎村于2018年注册了西藏岗仁布齐旅游服务有限公司,还建了旅游接待处、冈仁波齐大本营等设施,用专业服务保障游客体验。这些服务让外国游客也倍感安心,一位印度游客对本报记者称赞道:当地全力支持我们的行程,就算遇到障碍也能顺利解决,特别踏实。

小镇创业

离冈仁波齐不远,塔尔钦国际旅游特色小镇拔地而起。这是当地政府打造的商业综合体,承载着许多人的创业梦。

山西青年刘博在这里开了家山与文创店,卖咖啡和文创产品,一个月营业额10多万。他说,客流有高有低,总体不错。

有趣的是,店里的冰美式、冰可乐很受欢迎,藏族年轻人哪怕天凉也常点。刘博会请藏族朋友来喝咖啡,听他们讲本地故事,再把这些元素融入原创冰箱贴等文创产品,很受游客喜欢。

记者还遇到了小镇的回头客预备军,上海来的任女士是首次进藏,她本想爬山,因身体不适只走了一天,却意外爱上了这里的文创咖啡馆。本想安静坐会儿,没想到这么热闹。这位爱运动的全职妈妈说,这次吃苦游远超预期,10天根本不够玩,肯定还会再来。

同样在小镇扎根的,还有江西人付明辉。他在拉萨待了近20年,如今来这里开了家归域徒步装备店,卖旅游纪念品和户外用品。商业发展虽然让一些老味道变了样,但带来的好处很实在。他觉得,老百姓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都提高了。

记者了解到,小镇给创业者不少支持,比如租金减免政策。项目方介绍,小镇一期已完成招商,一半商铺已开业,另一半在装修,商家有外来的,也有本地的。全面运营后,这个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文旅小镇,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家乡蝶变

在普兰县的藏族女孩普布卓玛眼中,家乡一天天变好,她打心眼儿里高兴。在她印象中,小时候从普兰到拉萨坐车要20多个小时,路还难走。如今交通改善,游客多了,家乡变热闹了。

以前穷人多,现在靠国家扶持和旅游发展,大家都富了起来。普布卓玛曾在陕西上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像她这样回乡发展的年轻人不少,达瓦扎西从12岁起就常来冈仁波齐,如今在网上结识游客做向导,他也见证了周边服务的变化:以前来这边,吃的穿的都要自己背。现在每个补给点都有吃有住,通信也好多了。

不过,这里也面临旅游季节性强的挑战,岗莎村收入主要集中在7-10月,其他时间游客少。但当地人对未来充满着期待,刘博希望冈仁波齐被更多人知道,发展得更好;普布卓玛盼着家乡借旅游东风,日子更美好hellip;hellip;他们相信,旅游饭会吃得越来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