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为何不轻易在外吃饭?

来源:中新网 2022-07-08 13:02:00  阅读量:18291   

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作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生前给母亲的一封信,曾让不少人泪目。

18日晚,电视剧《功勋》之《袁隆平的梦》单元正式播出,剧集用袁隆平的一封信架构了整个故事的时空开播后,不少网友在弹幕里刷屏缅怀袁老,也有人感叹该剧做到了神还原,催人泪下

这部神剧是如何创作的。

时间回拨到创作之前,摆在导演阎建钢,编剧宋方金面前的问题是:家喻户晓的袁隆平,私下是一个怎样的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两人拍摄前多次实地探访袁隆平生活工作的地方每一次深入的了解,都让他们大为震撼,感动

首先是袁隆平的家。

宋方金原本以为,袁老作为一位院士,一位功勋人物,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住宅不说多么豪华,也应该宽敞明亮但当他第一次走进袁隆平海南住所时,眼泪哗一下就流了出来

完全没有想到,那是一栋上世纪80年代非常古老的楼,袁老就住在那里他的客厅是一个很狭窄的小地方,卧室也很小,加起来一共30多平,非常简陋和陈旧,让我和导演无比震惊

更让宋方金震惊的是,虽然袁老解决了中国人的饭碗问题,但自己的饮食却一直存在问题。

袁老不能在外面饭馆吃饭因为他常年在稻田里下田,得了严重的肠胃病只要在外面吃东西就会腹泻所以袁老在吃上是被严格管限的,只能吃某些特定地方的东西,比如说他只能吃自己家里做的饭

此外,袁老因患有皮炎,到任何地方去基本都不能过夜,因为过夜会受不了每天晚上,袁老都需要用暖水瓶的瓶塞,把自己烫一遍,否则就会奇痒难耐睡不着但他在海南和湖南的时候会好一点,因为毕竟时间待得长了

在宋方金看来,袁老是一个波澜壮阔又传奇的人物,出生时被万婴之母林巧稚接生,从小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过战乱,体会过饥饿,又战胜了它。

如何来写这个人写他哪一段人生

最终,阎建钢和宋方金选择了上个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袁老研究杂交水稻的十几年。

这不是袁老最辉煌的时刻,但却是他的奋斗时刻,经历了无数的磨难,最让人感动导演阎建钢说

袁隆平的梦想,或者他这一生的理想,都来自于他的童年当时他们在重庆,战乱和饥饿带给人类的苦难景象,铭刻在他心里他在逃难的过程中看到了农民冒着炸弹爆炸的危险,在水田里插秧,是为了不误农时因为他妈妈跟他说过一句话:‘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阎建钢将这一幕拍进了剧中。家庭对袁隆平的成功有着重要的作用,袁老在给母亲的信里也提到了这一点:

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着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遨游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

在宋方金看来,袁老发现杂交水稻并非一个偶然事件,是一个必然事件,他有一种科学的思考方法,这个必然事件是有一系列严密的科学推理的。

他乐观,坚强,能够系统性地学习本领域的知识,又能够辩证性地看待出现的问题袁老的一生不光是伟大,奉献的一生,还是能够给别人启迪的一生,在他的身上能够学到很多对年轻人有用的东西

2018年,年逾88岁的袁隆平说: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

如今,袁老的梦想已实现。

拍摄完《袁隆平的梦》后,导演阎建钢对功勋一词有了新的理解——

他的终极目标绝不会是个人的成功,一定是要造福他人,造福社会,造福全人类的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够当得起‘功勋’这两个字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猜你喜欢

300

热门文章